《新华书目报》--《新华书店协会会刊》:齐抓共管推进书香社会建设
作者: 全国政协委员、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 吴志明 |发布时间:2016-11-02 17:09:30
多年来,全社会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、推动全民学习。结合“世界读书日”活动,我国政府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也已经有十年,但收效甚微。究其原因主要是口号多、形式多,具体措施少,对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,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责任要求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的阅读水平。为此,我建议:
一、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。其基本职能是制订全民阅读规划,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立法,编制“全民阅读活动”书目,策划“书香中国”全民阅读活动。各省、市、县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,从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“全民读书活动”领导网络。
二、设立“国家阅读节”和国家“读书形象大使”。建议将每年春节或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定为“国家阅读节”,通过设立“国家阅读节”,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。我国有爱心形象大使、城市形象大使、环保形象大使、旅游形象大使等等,唯独没有“读书形象大使”。建议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担任全国“读书形象大使”,通过形象大使的劝读,提升群众阅读意识,激发群众阅读兴趣,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阅读,为建设书香社会营造浓厚的人气氛围。
三、加大实体书店保护力度,让阅读无处不在。由于受网络书店低价的冲击、阅读购买习惯的改变、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提高的影响,多年来,全国各地实体书店举步维艰,纷纷停业倒闭,城市里的书店越来越少,读者看书购书越来越不便捷。没有足够的实体书店,就不可能实现全民阅读。实体书店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。目前被列入国家公布的《划拨土地目录》中“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用地”的有图书馆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青少年宫、青少年科技馆、青少年(儿童)活动中心,“非营利性邮政设施用地”有邮件处理中心、邮政支局(所)、邮政运输、物流配送中心、邮件转运站等。建议政府把新华书店等实体书店建设用地也纳入目录内,并将政府的闲置房产低租或免费提供给书店经营者使用。同时加大经济、文化政策支持力度,积极协调社会力量,把发展建设实体书店纳入城区发展规划中,为实体书店留足发展空间。
四、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。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、建设书香社会的基础工程,图书馆太少,必然影响全民阅读的氛围和质量。为此要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,持续加大投入,提高硬件设施水平,对各级图书馆的建筑面积、环境设施、图书数量、图书目录、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。加大建设智能自助图书馆的力度,推广阅读机,延伸传统图书馆借阅服务功能;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、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。
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的藏书借阅率较低,读者需要的图书找不着,而大量长尾书又躺在那里“睡觉”,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。为提高馆藏书借阅率,建议发挥实体书店的优势,打破书店、图书馆、社区书屋、农家书屋的界限,采取可以到书店借书,图书馆负责买单的做法,让图书资源合理流动起来,同时将公共图书馆的部分图书借阅、阅读推广等职能转给实体书店来承担。
五、创新文化传播载体,布局数字阅读机进社区。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,建议引入能够实现自动售卖、在线阅览、公益赠阅、生活电商等多功能的数字阅读机进社区。一方面,可形成互联网大数据下的互媒体阅读平台,另一方面可实现实体书店销售网点的有效延伸,满足各阶层读者对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,为广大读者提供最后一公里阅读解决方案。
六、全社会齐抓共管。一是积极开展各种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,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商超、进社区、进家庭、进军营等。通过便利化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,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评比活动。如开展“全国书香社会十佳城市”、“全国藏书百大家庭”、书香社区、书香乡镇、书香学校、“优秀阅读单位”等评比,通过评比推动全民阅读;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。办好全民阅读的专栏、专题、专版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大纵深报道全民阅读活动。借用媒体传播的信息优势,发挥好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,营造“读书好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的浓厚舆论氛围;三是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加入“全民阅读率”,将图书指标体系考核内容作为全国文明城市(单位)创建、复验指标;四是做好农家书屋图书的更新补充和管理工作,提高乡村阅读率;五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,逐步增加为全民阅读服务的资源总量,提高服务效能。要大胆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事业的创新路径与合作方式。
(摘自2016年4月21日《新华书目报》--《新华书店协会会刊》a03版)